姬平扫过袁绍,默然打量着这个魁梧甚至微显硕的大汉,这就是臭名昭著的董卓么?
英俊,剑眉飞扬,睛顾盼有神,雄姿英发,无论如何,这次他捞足了政治资本,估计不久之后就要名满天下。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
得知董卓没事,姬平心中有些失望,历史大势真的如此难以逆转么?
走了不到两里路,突然整个地面震动起来,姬平坐
上,抬
看去,但见前方旌旗蔽日,一群骑兵疾驰而来。
但历史的惯是可怕的,有董卓弟弟的董旻的报信,董卓赶在二十六日准时报到了,即便有荀攸和耿忠的半
刺杀,董卓还是来了。
士人们也该尝到他们自酿的苦果了,而得利的将是……他看了看前面的曹和袁绍,又想到了那不知在何
的孙
和刘备。
看着边这些各怀心事的公卿大臣,姬平仿佛一个旁观者漠然而视。
群臣大惊,披甲胄的曹
沉声
:“陛下,是骑兵。”
当前还是先应对董卓要,
看骑兵就要到
前,余势不止,姬平心中有些
张,这董卓该不会是因为被耿忠和荀攸袭击,恼羞成怒想要劫驾吧?
他暗下决心,自己日后定然也要组建一支锐的骑兵!
就在这时,姬平发现,荀攸不知何时也混到了队伍中,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,背后却朝他摆了摆手,又比划了个手势,示意刺杀董卓失败,而耿忠等人已经退去。
讽刺的是先前何没死时,袁绍最希望的是董卓
京,但如今何
死了,袁绍却是最不希望董卓
京了。
这是自己和母亲注定的克星。
或许,他们更希望我们被十常侍挟裹下黄河,恐怕此时不少人心中正对多事寻到天
的卢植和闵贡恨得咬牙切齿。
那个肆无忌惮,不重面的董卓也该来了吧。
他坐在上远远望去,此时天
难得放晴,但一场大难的
云却开始无声无息的笼罩雒
上空。
袁绍面瞬间铁青,之前他假借大将军之名,又是司隶校尉,自然可以指挥董卓,没料到,如今董卓会全然无视他。
哭闹过后,这些公卿大臣多半都是一副缄默丧气的模样,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天蒙难而自责,姬平却知
,他们很多人恐怕正在发愁。
如今何后临朝称制,又素来不喜士人,若是细查
变起因,罪责岂不是由他们承担?恐怕他们很多人都不知
该如何
置自己和何后吧,他们既怕母后和自己秋后算账,又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废掉自己。
姬平不知的是,历史上,十常侍在北
抵挡了袁绍等人两天,直到八月二十七日才逃走,董卓是二十八日
京师。而由于他的缘故,十常侍二十五日逃
,此时才二十六日。
就在这时,前面开路的袁绍一飞
,厉声喝问:“来者何人?天
有诏,速速退却!”
听到袁绍喝问,那队骑兵倏然而止,旌旗下一披甲胄的大汉策
而
,声音比袁绍更大:“尔等
为国家大臣,不能匡扶社稷,致使朝纲混
,天
亡,又有何颜面让某退兵!某夜行百里,扫退
寇,不顾生死前来护驾,为何要退!”
曹没有
去,却低声朝姬平
:“陛下,是并州牧董卓。”
士人们便总是这般重视名声,一切都讲究师有名,极大的束缚着他们。
他坐
上,四下望去。
虽然这两个月来已经颇多布局,但人算不如天算,终究还是遇到了这个祸害,也不知自己能否摆脱历史的宿命?
大汉面上带着一些血迹,显然是刚经历过一场厮杀,他没理袁绍,而是转看向车驾喝问:“天
何在?”
随后又松了气,无论如何,荀攸和耿忠总算没事,幸好是在北邙山山
上伏杀,一旦失败,逃
山林,董卓骑兵反而不便追赶。
姬平和刘协也不坐车了,各换了匹好
,被群众拥簇着赶往雒
城。让姬平松了
气的是,段珪的那个人
终于被先送往雒
号令了。
本来淡定的姬平突然张起来,远远看着那支骑兵如奔雷袭来的
大气势,又不由大为羡慕,从他们的气势来看,丝毫看不
刚经历过一场刺杀,确实是百战的
锐之兵。
狗日的董卓来了!
姬平了
,他也一
看到了旌旗上绣的大大的“董”字,他不相信袁绍看不到,只是估计袁绍也没料到董卓会在此时
京。
日前这场政变,士人暗中推波助澜,宦官和外戚同归于尽,对于他们而言本该击节相庆,皆大喜,可惜自己这个天
和母后还活着,又让他们难作
颜。